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80后农村回忆菜谱大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80后农村回忆菜谱大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7080后的我们,还记得小时候吃大席你最爱吃的一道菜是啥吗?
小时候去吃大席,是跟着大人去的,俗称“扯衣尾”,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混吃混喝,不用给东家红包。当然这仅指孩子,大人的礼数一定要到,人不到礼也要到,这是传统(陋习)。
未上菜之前桌子上摆有糖果饼干瓜子烟酒,和现在不同的是没有饮料,只提供茶水。也没有服务员,一切自助。我们一群小孩才管不了那么多,抓起糖饼塞满口袋,跑到角落里品尝。
“上菜了,细路仔(小孩子)别乱跑,小心滚茶热水!”随着厨房佬一声吆喝,后生仔举着托盘鱼贯而出,穿梭于各桌,手脚麻利上菜。酒过三巡菜上五味,主东家挨桌敬酒:“招呼不周招呼不周,淡酒薄菜,望大家见谅。”
“哪里哪里,酒醇菜香味儿好,东家您太客气了!”坐***位的长者会举杯回应,宾主碰杯一饮而尽,气氛融洽。“起筷起筷”,长者边动筷边说:“都是左邻右舍,大家别客气,尽情吃喝!”
这边厢,孩子们另坐一桌吃席,菜品略有不同。炸排骨盘底不放花生米,怕我们吃多了上火;蒸鱼不上,怕误吞鱼刺,而是改为上双份扣肉,也就是我的最爱。
第一份纯扣肉,蒸至略软糯,弹牙爽口,皮脆肉不柴。第二份芋头扣肉,蒸至软烂,芋头一夹即断,要借助勺子才能舀到自己碗里,扣肉入口即化,唇齿留香,回味无穷。
酥肉,是华容、南县一带的传统佳肴,酥香可口,非常好吃。传统的烹饪做法是,备齐五花肉(剁细)、面粉、鸡蛋(打碎搅匀)、甜酒、食糖、食盐、葱花等,按一定比例分额搅和拌匀,下锅油炸。但现在的做法图简便快捷,做工不那么讲究、不那么地道了,味道也差了许多。
年关将至,你还记得父母最喜欢炒的一道菜吗?为什么是这道菜?
感谢邀请!
必须炖鲅鱼,我老家是内蒙古的,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,过年除了自家的杀猪肉,唯一的海鲜就一袋儿鲅鱼,妈妈不会做,爸爸却是最会做的,每次吃完鱼剩下的汤汁我们都舍不得倒掉,留着下一顿又一个超级馋嘴的鱼冻。剩下的鱼骨头都可以放了炉子拐处烤着吃,又香又脆。
80后小时候的年,大多吃的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,鸡啊,猪啊,羊啊鱼啊各种做法,说怀念的童年应该就是怀念回不去的青春吧!说起一道菜,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是妈妈平时做的最多的炖白菜,其实做法很简单,自家种的***,洗干净切成小块,放点葱花放***煸炒一下加点调料,加水加粉条,等待出锅。对于一般人来说,这道菜太过简单,简单的登不上大雅之堂,不过小时候我和哥哥每次吃都吃不够,后来长大了,我也试着做几次,不过很遗憾做不出来妈妈味道,好多年没有吃了,不知道妈妈你在那边还好吗?又要过年了,没有你连过年都是那么的让人心酸……想你
《鸡汤情怀》
浓郁土鸡汤,熬于老灶膛。
精心父母炖,可口子孙尝。
肉酥藕犹嫩,汁浓味正香。
年年佳节梦,汤底情韵长。
一生吃过各种美味佳肴,很少留下长久的记忆,只有母亲做的鸡汤,是我永久回味的至爱。这汤里既有童年最美味的记忆,更有一家人围坐一起时的融融亲情。回味鸡汤,就勾起了故乡与亲情的滋味。无论是久远的经济困难时期,还是现在,每逢过年,母亲一定要从自己养了一年的鸡窝里抓一两只鸡,精心的熬制成香味浓郁的鸡汤。配上花生米、红枣或者莲藕,用那柴火慢慢煎熬;熬熟以后,倒进锅里,放进几块糍粑,再煮成一锅供一家人喝的汤。那鸡肉的酥,花生米的香,红枣的甜,莲藕的嫩,加上乳白浓稠的汤,真是进口舒畅,入肚惬意,一晚下肚,感觉真是享受了仙汤神羹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80后农村回忆菜谱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80后农村回忆菜谱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